酒與酒文化占有同等的地位,在我國,白酒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,流傳至今。我國古代的很多詩人也寫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詩句。您知道我國白酒七大古人代表嗎?下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。
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,源遠流長、根深葉茂,自出現至今已發展了數千年,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。千百年來,多少文人墨客飲酒吟誦、借酒明志,,留下佳作無數。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不凡壯舉,賜予了中國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。同時,酒與詩、詞、音樂、書法、美術、影視等相融相興,共同鑄成了中華美酒的漫漫長河。
杜康飲酒思源,我們不能忘了這位造酒業的祖師爺。杜康因為造酒,還曾被當作酒的代名詞。有曹操的詩句為證:“何以解憂?惟有杜康!”今天,河南陜西一帶還有以“杜康”命名的酒。杜康其人,有人說是夏朝帝王,有人說是黃帝的大臣,孰是孰非,不去計較,總之他一定不是草根,而是一位相當有分量的人物。
劉伶因為酒,劉伶一生留下有名的兩件逸事:一、經常乘坐一輛鹿車,攜帶一壺酒,讓仆人扛把鋤頭跟著,吩咐他:“一旦我死了,就地掩埋。”酒使劉伶如此曠達。二、劉伶常在家中飲酒后一絲不掛。有人看見后嘲笑他,他反擊道:“我以天地為棟宇,屋室為衣。諸君何為入我中?”任何一件逸事,都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。
陶淵明陶淵明是村居隱士飲酒的典型,他的解下頭巾濾酒是非常有名的故事,為后代文人所津津樂道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他以《飲酒》為題,寫了二十首詩,首首皆精品。此外,他的題為《止酒》的詩,表達的卻是不能止酒的意思:“……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無喜。暮止不安寢,晨止不能起……”。顯然,倘若沒有酒,辭官之后陶淵明的生活該是多么無趣。
李白杜甫的詩“李白一斗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。”刻畫出了大唐長安“醉八仙”之一李白。李白本人的《將進酒》、《月下獨酌》等諸多名篇,讓人嘆賞再三;李白的“古來圣賢皆寂寞,惟有飲者留其名……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”等等詩句,可謂震鑠千古,令人心潮澎湃。種種原因,使得李白歷來都被當作酒樓的不二招牌,“太白樓”的牌匾隨處可見,
“太白遺風”的酒幌迎風飄揚。
杜甫杜甫對酒的嗜好,不在李白之下。杜甫詩中之酒,多過李白,只不過杜甫很少喝醉,喝醉了也沒有什么特別反常的舉止。杜甫詩中,醉得最厲害的有兩次,一次是《醉時歌》所寫的,在長安,落魄時期,跟同樣窮困、半師半友的鄭虔喝酒,喝到“忘形到爾汝”,即忘記了年齡禮數,直呼你我;還有一次是《醉為馬墜,群公攜酒相看》所寫的,在白帝城喝高了,忘記自己已是五十多歲的人,恍惚間以為自己猶在少年時,飛馬下坡,結果摔得很慘。
蘇軾蘇軾是一個酒量很小的人,早年不能飲酒,后來經過學習能飲一點兒,但是酒量始終不大。一次有人送他一瓶好酒,他獨飲一杯之后,便“醺然徑醉”(《與賈耘老》),又有詩云“三杯軟飽后,一枕黑甜馀”(《發廣州》),可見也就一兩杯的量。可貴的是,蘇東坡不因自己量小就不飲酒,酒量小而喜歡飲,便常常醉,醉后又能寫出《飲湖上初晴后雨》、《水調歌頭》之類的優秀詩詞。
李清照“東籬把酒黃昏后,有暗香盈袖”(《醉花陰》),“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”(《如夢令),“險韻詩成,扶頭酒醒,別是閑滋味。”(《念奴嬌》)“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曉來風急”(《聲聲慢》)……一個多愁善感、人見人憐的女詞人躍然紙上。倘若沒有李清照,中國文學史會缺少女性的華彩篇章;倘若沒有李清照,中國的酒文化也將缺少女性的嫵媚風情。
- 上一篇:西安書法作品愛好者教您文房四寶日常護理
- 下一篇:西安書法作品收藏三要素:掛、收、藏
發表評論共有0訪客發表了評論
暫無評論,快來搶沙發吧!